草有德
盡管有說“草木無情”,我卻固執(zhí)地認為:“草有德”。
草之德,在無欲。草,無論在曠野,或是在山崖;無論在河畔,或是在谷底;無論在花旁,或是在樹下;無論有人賞,或是無人知,都是一副無欲悠然的神情:抬頭迎日出,低頭聽雨囑;舒展觀彩云,舞動貼風(fēng)神;喜以“鳥獸鳴以號群兮”,樂以“草苴比而不芳”。從朝至夕,不知寂寞煩惱;一年到頭,不懂糾結(jié)若失,實為真正的樂天派、天生的快樂神。
草之德,在不屈。草,雖弱也柔也,卻有一股不屈的勁兒。這股勁兒,誠如一首歌所唱:“大風(fēng)起,把頭搖一搖;風(fēng)停了,又停止搖。大雨來,彎著背,讓雨敲;雨停了,抬起頭,站直腳。不怕風(fēng),不怕雨,立志要長高,小草實在是并不小?!逼鋵崳沃谷绱?。白居易早有詩云“野火燒不盡,春風(fēng)吹又生”,正是這種不屈的勁兒,不僅讓人看到“一番桃李花開盡,惟有青青草色齊”(曾鞏《城南》),而且讓人深感“枝上柳綿吹又少,天涯何處無芳草”(蘇軾《蝶戀花·春景》)。
草之德,在堅守。草,無論生在沃壤,或是長在瘠田;無論植根墻頭,或是扎根山頭,其萋也其土,其枯也其土。無論這土是肥是瘦、是多是寡,時時不離、刻刻堅守。即便是有風(fēng)神請,只是把頭搖;哪怕是有雨婆勸,任你隨意敲,始終是:堅守的根,不移;堅守的志,不變。
草之德,在本色。草,無論在生命的初始階段,或是在生命的鼎盛時期,乃至到生命的黃昏時刻,其本色不變。這種本色,無論是時和氣清,或是時變氣濁;無論是被欣賞,或是被踐踏,都一如往常,在生命之初,呈現(xiàn)出嫩綠色;在生命之峰,呈示出蔥綠色;在生命之末,呈映出暗綠色。甚至,只剩下一莖半葉,也照樣不改本色。
草之德,在知詔。草,生而無言,卻有無言之詔:百草滋榮時,詔示春日到;“草深無處不鳴蛙”(陸游《幽居初夏》)時,詔示初夏來;“草木搖落露為霜”(曹丕《燕歌行》)時,詔示秋風(fēng)起;“草木盡堅瘦”(蘇軾《棲賢三峽橋》)時,詔示冬日臨。倘若在大漠,詔示有命水;如在山脈,沒準又詔示藏有金。
草之德,在善信。草,無論你善待它也好,虐待它也罷,它都以一顆善意之心待之,信奉的是“善者吾善之,不善者吾亦善之,德善”(《老子·第四十九章》)之信條;草,無論你對它守信踐諾也好,背信失諾也罷,它照樣把本色亮出來,堅持的是“信者吾信之,不信者吾亦信之,德信”(《老子·第四十九章》)的原則。
草之德,引人思。有詩云:“草木有本心,何求美人折?!保◤埦琵g《感遇》)依我見,草木有本心,在于引人思。有思才有得,有得可揚德??鬃訌摹安萆现L(fēng),必偃”(《論語·顏淵》)的現(xiàn)象中,悟出在上者行為的導(dǎo)向性多么重要。因為,在孔子看來,在上者的德行就像風(fēng),在下者的德行就像草。風(fēng)吹向哪邊,草就跟著向哪邊倒,從而啟發(fā)在上者要“身正”,要以自己良好的作風(fēng)帶動形成良好的社風(fēng)。老子則從“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,其死也枯槁”(《老子·第七十六章》)的現(xiàn)象中,悟出弱能勝強,柔能勝剛的道理,進而提出“強大處下,柔弱處上”(《老子·第七十六章》)的道理,啟發(fā)在上者要有“處下”的心態(tài),眼向下看,關(guān)注“柔弱”,對“柔弱”者高看一眼,厚愛一分。
草之德,多又多;放眼望,了不得。畢竟,草雖小,卻不少;草雖弱,力在多。
2019年8月2日星期五
【大家風(fēng)范編輯上傳】